以底线思维谋安全发展
——读《底线思维》有感
洪卫良
加强日常学习和换位思考是我们开拓眼界、提升素质,进而积极响应集团打造“一强四最”总部要求的有效途径。今天,我要推荐的是周衍冰所著《底线思维》。作者周衍冰是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研究员,在《学习时报》、《中国青年研究》等报纸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党性教育教材《践行“三严三实”,提高党性修养》,主持中央党校校级课题《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城市协同治理中党的领导作用研究》等。下面浅谈一下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和思考。
一、内容简介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防止出现“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的情况,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底线思维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结党90多年来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经验,面向党执政并将长期执政的事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从全局视野和战略高度对各级党政干部的执政思维提出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推进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持续前进的重要思维方式。
二、核心观点
底线思维是我党在“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社会转型期下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思维方式。它有三层含义:起点是凡事要从坏处准备,目的是争取最好的结果,桥梁是坚守底线,做到有备无患,赢得主动权。
底线思维是“有守”和“有为”的有机统一。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就能从底线出发,不断逼近顶点,让改革“蹄疾而步稳”,发展更上一层楼。坚持底线思维,不仅可以推动国家现代化的进步,最重要的是在社会转型,矛盾凸显,风险多发的时期,有助于平稳渡过难关险隘,实现社会的成功转型,构建起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稳固的社会结构。
三、思考和启发
根据组织安排,我在去年11月到实业与安全生产部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等都是我们部门的重要职责。安全就像空气,一旦失去,所有的改革发展成果都将灰飞烟灭。“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就是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底线。
坚守安全生产的底线,首先要深怀敬畏之心。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生产环节的各类风险客观存在,一旦管控失效,风险点就会出现隐患,隐患在其他条件具备时就会转化为事故。坚守安全生产的底线,应从坏处准备,抓住风险点做好管控,抓住隐患点做好整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远离事故。其次,要恪尽职责之守。企业的重要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但安全生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最低保障条件。王董曾经说:“如果因为我们的疏于管理导致事故发生,造成员工伤亡,那是我们对员工在犯罪?!币虼?,我们要务必坚守安全生产的底线,履行好“一岗双责”,始终把安全作为生产经营的首要条件。再次,要多行善谋之举。坚守底线思维,决不意味着被动接受最坏的结果,而是要从最坏处出发,积极有为,追求最好的结果。王董在指导集团G20安全工作时曾说过:“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进行安全管理(即假如你是不法分子或恐怖分子),从不同的角度查找薄弱环节和漏洞,并进行整改防范”。当前,我们在整治员工违章这一所有企业都面临的共同的难题时,也要充分学习借鉴王董所提出的方法的精髓,主动进行换位思考,从员工作业流程以及岗位作业的每个细节入手,减少不必要的作业环节,改善作业流程,强化机器设备性能,从根源上降低员工违章作业的动机,同时再加强监督,加强奖惩机制,以达到整治效果。
安全生产要警钟长鸣、利剑高悬。我们要言行一致地遵守规章制度,小题大做地整改隐患,毫不留情地追究违章,只有大家都建立起这样的底线思维并付诸行动,才能固本培元,确保集团基业长青。(作者现任物产中大集团实业管理与安全生产部总经理)
来源:《物产中大报》总第191期